? ? ? ??酒之所興,肇自上皇?!痘茨献印酚休d:“清醠之美,始于耒耜?!鄙褶r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性部落的首領,號神農氏,為“三皇五帝”的三皇之一,炎帝生于姜水(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,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),在此首創耒耜,始作農耕。有了農具的出現,農業生產愈加發達,糧食產量得到增加,也就有了造酒的物質基礎;“神農耕而作陶,陶以盛酒?!庇没馃频奶掌?,是遠古時代造酒的生產條件,遍布古雍州的北首嶺、橫水河、水溝、馬道口等仰韶文化遺址,都出土有大量的陶器、陶片。古代釀酒的兩個條件均為炎帝部落所創,炎帝神農氏造酒的傳說順理成章?!拔┪已椎?,創世遠古”,西鳳酒出于古雍州即出于炎帝所創,白酒之源當之無愧。
1、釀酒歷史
? ? ? ??長期以來,人們一直認為杜康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,還有儀狄作酒之說?!毒普a》中說“酒之所興,肇自上皇,成于帝女,一曰杜康。有飯不盡,委之空桑,郁積成味,久積氣芳,本出于此,不由奇方?!?說文解字·酒條)中說“杜康作秫酒?!本褪钦f用高粱釀酒是從杜康開始的?!栋姿h志》載:“杜康,字仲寧,邑之康家衛人,善造酒?!卑姿h至今還流傳有杜康溝,杜康泉的故事傳說。把一件具有廣泛意義的大事件的發生、發明寄托在一個代表性人物身上,是中國歷史敘事的典型做法,一來借助真實的人物來增加事件的可信度,二來界權威的人物確立這個結論的權威性。從真正意義上說,酒的發明、發展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、社會實踐的必然結果,是集體智慧的結晶。
? ? ? ??唐宋時期是陜西酒業的興盛時期。當時唐京城長安東西兩市酒業興隆,既有“豪家沽酒長安陌,一但起樓高百尺”(韋應物詩)的豪華酒肆,也有“倚溪侵岑多高樹,夸酒畫旗有小樓”(杜牧詩)的鄉鎮小店。相傳當時以“酒鄉”馳名的雍縣(今鳳翔區)就有燒坊 43 家,著名的昌順振燒坊就創建于唐初(618)。據《陜西通志》第43 卷載:“酒有富平之石洞春、京城之西市腔,蝦蟆陵之郎官清、阿婆清?!?“鳳翔三絕手柳酒,今金絲柳猶有之?!保ㄇ濉ね跏慷G《隴蜀馀聞》)
? ? ? ??宋神宗熙寧十年(1077)之前,“天下諸州酒課歲額,鳳翔在二十五萬貫以上,二十務”,“務”即交納酒稅的公所。當時,鳳翔酒稅收入在天下諸州酒稅歲額中居第三位,可見當地酒業之盛況。寶雞縣(古稱陳倉縣)隴縣(古稱隴州)等地釀酒業也很興盛,在鳳翔府任職的蘇軾驚嘆之余留下“曉入陳倉縣,猶余賣酒樓”的詩句;察院石刻亦有詩記載釀酒業永不衰敗的情景,詩曰:“昨向宜春下院游,曲江煙景似悲秋。珠簾甲帳皆焦土,唯余陳倉賣酒樓”;另據《鳳翔府志》和《隴州志》載:“酒,隴州出,自宋代已產,且稱名于世,譽隴地為釀酒之鄉”,有“酒釀南溪水,琴邀北閣僧”(清·王士禛《隴蜀馀聞》)之說.
? ? ? ??明、清時期,榷酒政策多變,酒業幾經盛衰,但釀酒仍遍布城鄉,尤以關中西部的鳳翔、寶雞、眉縣、岐山和陜南的洋縣、漢中為盛。農村中、小地主與殷實自耕農,多以自產之高梁、大麥、碗豆作釀糧,麥草作燃料,自家牲畜作動力,開設燒鍋釀酒,俗稱“連家生意”(《鳳翔縣志1991年12月第一版》)。
? ? ? ??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,滇緬國際路線一時中斷,石油進口停止,玉門油礦初開,產量有限。陜西省國民政府為解決石油困難,統一收購 60~65 度白酒用于提煉制造酒精,取代石油作燃料,從而促使白酒作坊應運發展,支援抗戰。至1945年,寶雞地區發展到163家,其中鳳翔66 家、寶雞縣23家、岐山縣22家、眉縣18 家、扶風縣、隴縣各6家,從業人員1830 余人,年產白酒8900多噸??谷諔馉巹倮?國民黨政府捐稅猛增,民不聊生,陜西又連遭天災,迫使眾多酒坊停業。到1949年,寶雞地區僅剩酒坊120余家。? ? ? ??新中國成立后,在各級政府支持與扶植下,陜西酒業得到復蘇與發展。
? ? ? ??三年經濟恢復時期(1950-1952),在國家采取原料加工和產品包銷辦法扶植私營酒坊恢復生產的同時,寶雞縣政府沒收一家官僚資本酒坊,建立了寶雞縣虢鎮酒廠;陜西省稅務局租賃眉縣馬家鎮三家私營酒坊建立了眉縣國營酒廠(后改為眉塢酒廠),1956年3月在公私合營基礎上創建了鳳翔縣釀酒業公私合營新民酒廠,1956年10月成立了地方國營陜西省西鳳酒廠。至此,西府地區白酒生產進入了工業化新階段。
2、酒品耀史?
? ? ? ? 陜西作為我國釀酒歷史最為悠久的地區,誕生了眾多載入史冊的名酒,在歷史前進的潮流中,雖然它們被歲月淹沒,工藝失傳,但它們的名字卻被后人用文字記錄了下來。
? ? ? ??西周時期,陜西各地圍繞都城鎬京,形成了眾星拱月的釀酒群體?!对娊?豳風?七月》云:“八月剝棗,十月獲稻,為此春酒,以介眉壽?!贝壕剖侵苋藢频囊环N稱謂,意為冬釀春成之酒?!对娊?小雅?鹿鳴》云:“我有旨酒,以燕樂嘉賓之心?!敝季?,關中人稱美味醇厚的酒。
? ? ? ??西漢王朝建都長安,沿用周朝慣例開辦酒坊。在朝廷內亦設酒官,主管造酒,名曰太官、湯官。漢家宮廷內,興建了最高規格的酒坊,開始釀造宮廷酒,其中最著名的酒品便是“百末旨酒”,又名“百味旨酒”?!稘h書?禮樂志》有云:“百末旨酒布蘭生”。顏師古注曰:“百末,百草華之末也。旨,美也。以百草華末雜酒,故香且美也?!边@種宮廷美酒,以多種花草作為芳香劑,串入酒體之中,形成特有的香味。宋伯仁《酒小史》就曾把“漢武百味旨酒”列入歷代名酒之列。
? ? ? ??漢晉之際,陜西地區名酒輩出,贏得一代榮譽。鄒陽《酒賦》有云:“其品類則……齊公之清、關中白薄?!编嵭ⅰ吨芏Y》云:“成而滓沉,如今造渭酒也?!薄断闹儆鶆e傳》云:“爰有天水元酎[zhòu ]、長安清醇,雜以東酃[líng],碧素蕊馨??屯裳?,杯觸口而已傾?!边@里提到的關中白薄酒、長安清醇酒和渭酒,都是當時蜚聲天下的漢代名醞。當時的陜西名酒還經常貢送到皇宮之中,供帝王品嘗。據王嘉《拾遺記》卷5記載,漢武帝思念李夫人,心中悶悶不樂,“侍者覺帝容愁怨,乃進洪梁之酒”。洪梁,地名,屬右扶風,在今西安市西北。漢晉兩代,關中地區號稱名酒淵藪,所以傅玄《七謨》有“名酎出于咸陽”之說。
? ? ? ??唐代皇室控制著當時最好的釀酒場地和原料,擁有先進的造酒工藝和熟練的酒匠,因而唐廷美酒倍展姿彩。唐代官廷中曾釀造出酴醾[tú mí]酒、凝露漿、桂花醑[xǔ]、李花釀等多種名酒。這種酒品除供皇室成員享用外,也分賜功臣學士,獲之者視為榮耀?!短茋费a》卷下記載了唐朝時期全國名酒十七品,其中陜西名酒就占了四種,即富平之石凍春,京城之西京腔,蝦蟆陵之郎官清和阿婆清。關中地區的家醞也多有名品問世,史籍見載的有魏征家的醽淥酒、翠濤酒,裴度家的魚兒酒,房壽家的碧芳酒,梁奉常家的和泉酒,劉拾遺家的玉露春酒,皇甫家的慶云春酒等。此外,李琎家和焦革家也釀出過美酒,這些家釀酒把陜西名酒點綴得更加輝煌奪目。
? ? ? ??宋朝時,陜西地區仍然涌出許多名酒,令華夏酒人為之側目,史家書筆者亦是絡繹不絕。張能臣《酒名記》中載有陜西名酒凡九種,即鳳翔府橐泉酒,華州(今華縣)蓮花酒、冰堂酒、上尊酒,邠州(今彬縣)靜照堂酒、玉泉酒,同州(今大荔縣)清洛酒、清心堂酒,金州(今安康縣)清虛堂酒。宋代酒業由官府直接控制,俗稱“官廚酒”,或稱“公庫酒”,上列諸酒都是官方所釀。長安城在唐末蕭落之后,仍有好酒繼釀,維持昔日舊名,故陸游《以石芥送劉韶美禮部比釀酒勁甚因以為戲》詩云:“長安官酒甜如蜜”。
? ? ? ??到了明清時代,陜西名酒的種類逐漸增多,除了傳統的濁醪和清酒之外,又有燒酒和咂嘛酒。燒酒以鳳翔所產者為著名。明清時,陜西出產了一種極富鄉土特色的名酒一咂嘛酒,又稱灌酒、壇子酒、噆[zǎn]媽酒、咂酒、瑣力麻酒。其酒用土法釀制,密封壇中,不濾酒糟,飲用時只用一根空心管插入壇中,用嘴吸取,故名咂酒?!队喽蜾洝肪驼f:“陜以西入則高盆貯槽,飲時量多少,注水盆中,竅盆吸之,水盡酒干、謂之瑣力麻酒?!边@個時期的陜西名酒還有長安酒、桑落酒和岐山酒。

? ? ? ??建國前,關中地區把釀酒作坊統稱為“燒坊”“燒鍋”,所釀之酒皆稱“燒酒”。鳳翔、寶雞、岐山、眉縣一帶所釀之酒,也統稱西鳳酒。西鳳酒根據地域而起名,始于清朝中期。清朝之行政區劃以陜西省會西安為中心,西安以東稱“東府”,即同州府,今大荔縣一帶;西安以西稱“西府”,即鳳翔府。有“鳳凰鳴于岐,飛翔過雍”之說,1933年,鳳翔燒酒取鳳凰飛翔于西府之意命名西鳳酒。
3、技藝傳播?
? ? ? ??據《中國酒文化通典》記載:明末清初,一位瀘州姓舒的武舉人,在陜西略陽任軍職。清順治十四年,解甲歸田,他背上陜西的酵母、曲藥、泥樣等材料,并聘請一位陜西技師,一起回到瀘州。在瀘州城南中云溝一帶設燒鍋釀酒,所釀之酒命名為“瀘州老窖”(民國《瀘縣志》,臺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版,《食貨志.酒》)釀造綿竹大曲最早的酒坊叫“朱天益作坊”,業主朱煜,陜西三原縣人,釀酒名師出身。他發現綿陽水好,便遷居到此,開辦酒坊。采取陜西鳳翔燒酒的釀造方法釀造成大曲酒,即綿竹大曲。據《綿竹縣志》記載:“大曲酒,邑特產,味醇香,色澤白,狀若清露?!保▏幬瘯?《綿竹縣志》,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,第456頁。)清末,酒坊已發展到17家。1958年,綿竹大曲酒改名劍南春。? ? ? ??清朝乾隆年間,陜西鳳翔府王姓倆兄弟到成都開酒作坊,發現成都暑襪南街有一口古井,水質清亮澄澈,是釀酒的最好水源。于是就把燒坊遷到暑襪南街,新的釀酒作坊以“福升全”的尾字做號頭,取名全興成燒房,由這些燒房釀制的酒,統稱為全興酒。(楊涌泉:《中國十大商幫揭秘》,企業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,第202頁。)
? ? ? ??清末陜西鳳翔府商人曹秦,經商落戶楊郎,他看到這里的原料和水質好,便從鳳翔請來師傅,辦起了酒坊,字號“永興成”,采用西鳳酒的制作工藝,從而提高了酒的質量和信譽。這就是郎酒的由來。(楊涌泉:《中國十大商幫揭秘》,企業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,第202頁。)
清道光年間,陜西酒商來到宜賓,筑窖釀酒。1928年,“利川永”釀酒作坊老板鄧子均,采用紅糧、大米、糯米、麥子、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,釀造出了香味純濃的雜糧酒,送給當地團練局文書楊惠泉品嘗,他認為此酒色、香、味均佳,又是用五種糧食釀成的,故取名為五糧液。(寒天:《中國酒文化通典》,延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,第23頁。)

? ? ? ??《仁懷直隸廳志·風俗》一書在敘及陜西商人的具體職業時說,醝商(白酒商人)自四川之富順民、榮縣(買白酒)由合江(沿赤水河)水運至黔,大約咸陽賈客居多。
? ? ? ??陜西商人除了從四川的富順、榮縣等地買白酒運到赤水河沿岸各碼頭銷售外,還從陜西販運酒曲到赤水流域的茅臺和荼江河流域的松坎、桐梓等地銷售。趙彝憑光緒《桐梓縣志·物產·酒》說:“酒以水輕曲勝為佳,……前時有用陜西酒曲,在松坎,造者與彼無妹。近有以茅臺(酒)法趕郡城釀者,亦同其味,可見曲之為功也。茅臺(酒)即是(用)陜西酒曲?!边@里明確記述茅臺酒的酒曲來源于陜西的酒曲。
? ? ? ??1962年出版的《中國輕工業》雜志第33頁刊登了劉西午創作的關于茅臺酒起源的文章。文章也提到,1704年,陜西鳳翔府岐山縣一郭姓鹽商到茅臺做生意,見到這里風景優美,水質清澈,便定居下來,招雇工人開了個酒坊。仿照山西杏花村汾酒和陜西鳳翔西鳳酒的優良釀造方法,用高梁做“料”小麥制“曲”,以赤水河的河水做“引子”, 做出了與汾酒、西鳳酒風格不同的茅臺酒,這就是后來命名為成義酒坊的“華茅”。